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
13755697992
售后热线:
0791-86178267
QQ:18970078605
地址:南昌市顺外路750号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公司动态 >  
南昌县养老院:回忆所有无处安放的记忆

晨光尚未漫过东边的矮墙,院里的老梧桐*醒了。树影婆娑间,我听见门房老张在廊下摇铃铛。这是养老院*年轻的老人,六十八岁的退伍军人,总爱说自己还在"岗哨值班"。铃声穿过紫藤缠绕的走廊,惊起几只白鸽,扑棱棱掠过三楼晾晒的碎花被单。

厨房飘来小米粥的香气时,轮椅碾过青砖的声响便密密匝匝响起来。刘奶奶总排在**个,她梳着整整齐齐的银丝,膝头**摊着本《全宋词》。"小徐啊,**可做了藕粉圆子?"她总这样问推餐车的小姑娘,仿佛问的是汴京樊楼的玉灌肺。窗外的爬山虎知道,她儿子在硅谷的晨昏,**追不上这碗江南的甜羹。

三楼西角房间住着周老师。这位教了四十年语文的老先生,总把阳台栏杆当讲台。晨光里,他对着满院梧桐讲解《项脊轩志》,声音沙哑却清朗:"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..."新来的护工小陈说,周老师去年还能背整本《古文观止》,如今却常把亡妻的相框摆在教案旁。窗台上那盆君子兰,倒是一年比一年葳蕤。


1.jpg


午后雷雨来得急。雨帘中,我看见王阿婆撑着她那把老油纸伞,在花园里来回踱步。伞骨弯折处还贴着**胶布,是上个月她非要冒雨给儿子送伞摔的。护工们都知道,她儿子十五年前车祸走了。雨滴顺着伞面滚成珠串,在青石板上砸出细密的水花,像是**数不完的念珠。

傍晚常有家属来访。李爷爷的孙子每周都来,带着*新款的智能手机。老人总把屏幕擦得锃亮,却只反复看相册里重孙的周岁照。"爷爷您眨眨眼",孩子教他刷脸支付时,他盯着镜头里的皱纹发怔,忽然说起四十年前粮票换鸡蛋的往事。余晖透过玻璃,给这对隔代的剪影镀上金边。

值夜班时,我常见赵姨在活动室叠元宝。这位曾经的纺织女工,手指依然灵活如梭。"给闺女攒嫁妆呢",她总这么说。其实大家都知道,她女儿去年刚离了婚。彩纸在她掌心翻飞,叠好的金元宝在月光下泛着微光,像一汪不会干涸的泪。

新楼正在西边拔地而起。钢筋铁骨日夜生长,吞没了原来的菜圃。院长说这是"医养结合示范区",会有智能床垫和远程问诊。但张奶奶坚持要把老缝纫机搬进新房间,"得教姑娘们盘扣子"。机器嗒嗒响着,细密的针脚里,藏着某个不再归来的春节。

梧桐叶落时,院里来了位特别的住客——九十二岁的章老带着他的蛐蛐罐。这位昆虫学家在阳台摆满玻璃箱,给每个蟋蟀都起了学生的名字。秋夜里,此起彼伏的虫鸣与老人的鼾声应和,仿佛在进行某种古老的唱和。直到某天清晨,他安详地躺在藤椅上,罐盖敞开,*后的"学生"正振翅飞向朝阳。

冬至那天,厨房特意包了五色饺子。热气蒸腾中,老人们的面容变得朦胧。刘奶奶忽然轻声吟起"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",满室忽然寂静,只余窗外北风掠过枯枝的呜咽。我转头看见周老师悄悄拭泪,他教案里夹着的合影飘落在地,年轻的妻子在泛黄的照片里微笑如初。

夜色深时,我常倚着值班室的窗。远处新楼灯火通明,像艘巨大的邮轮。而这边老楼影影绰绰,宛如停泊许久的旧船。每扇亮灯的窗后,都藏着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。电梯不断吞吐着新来的住客,他们的行李箱里,装着子女的愧疚、岁月的馈赠,以及所有无处安放的记忆。

起风了,晾衣绳上的蓝条纹病号服轻轻摇晃,像一群欲飞的老风筝。我知道,明天又会有新的故事住进来,带着不同的年轮与掌纹。而养老院这片暮色中的港湾,终将在潮起潮落间,学会用皱纹丈量时光,用沉默包容所有未说出口的"再见"。